近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分局联合江苏省南京市警方成功破获一起销售假冒肉毒素、玻尿酸案件,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个、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7月2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分局根据线索,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届“美容化妆品博览会”上,依法查获正在销售的假冒肉毒素、玻尿酸等十余品牌共3400余支假药,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
经审讯,民警发现该案涉及江苏南京、吉林四平、山西运城等地。为全链条打击制售假冒医美产品犯罪,乌市警方当即联系江苏南京等地警方,沟通案件细节。
7月3日晚,乌鲁木齐警方配合南京警方开展收网行动,在酒店、公安检查站等地共计抓获8人,扣押各类假冒肉毒素针剂11万余支,水光针、玻尿酸等假冒美容产品3万余件,“衡力”等品牌肉毒素外包装盒、标贴、产品说明书、瓶盖、瓶托等包材70万余件以及激光刻录机、贴标机、压盖钳等制假工具。
实际上,类似的在美容博览会上销售美容假药的情况早有发生。本应成为行业交流平台的美容博览会反倒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温床。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美容博览会的监管力度,建立美容博览会准入制度及展出产品抽检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杜绝此类犯罪,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延伸阅读
美容博览会成美容假药集散地
根据2017年澎湃新闻的相关报道,记者曾搜集到99份涉微整形行业生产、销售假药的裁判文书,其中涉及96起刑事案件。
上述96起案件中,仅2起生产、销售假药案,均于2015年判决,且两案被告人及同伙人数众多,存在细致的分工及完整的生产链条。其中一起案件未提及涉案金额,另一起案件销售金额达230万余元。
2015年3月由河北省沧州新华区法院判决的案件中,被告人将假药更换药瓶、粘贴标签后,分两种途径进行贩卖。一方面,被告人雇佣数名员工,让他们打电话帮助推销假药,给销售利润的百分之二十作为提成;另一方面,被告人参加各地的美容博览会,在美容博览会上销售假药。法院查明,卖出的假药已流向全国各地的6个美容整形机构,最终被作为微整形针剂为受害人注射。
据公开资料,美容博览会常在各大省会城市举行,吸引全国各地的美容药品和器械经销商、整形医院、美容院等参加。
美博会上有假药销售,已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2014年8月,法制日报刊发报道《美博会成假仿美容药品集散地》,该报道称“犯罪嫌疑人均通过在各地举办的美容博览会相识,并相互勾结逐步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制假售假网络。……本应成为行业交流平台的美容博览会,反倒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温床。”
相关新闻
博览会上美容假药扯出亿元大案
2014年,浙江宁波警方破获几乎覆盖全国,集生产、销售、使用为一体,涉案金额上亿元的“3·13”特大制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扣押肉毒素、玻尿酸等各类假美容药5万余件。
例行检查掀开冰山一角
2014年3月11日,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会同辖区食药监部门对宁波世贸大厦“韩合”美容中心进行例行联合检查。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美容中心里堆放着大量注射用A型肉毒素、一次性注射器及玻尿酸、肉毒素等美容医疗用品,共有20种300余支,其中11种230余支标示为外文。除此之外,店内还存放了不少送货单、进货单,这些单据上醒目地标注“假”、“仿”等字样。
经食药监部门检测鉴定,上述发现的标示为外文的产品是肉毒素、玻尿酸及一次性针头等药械产品,均未标示进口药品批准文号或国产药品批准文号,依法均按假药论处。
2014年3月25日,27岁的美容中心负责人王某投案自首。据她交代,2012年她开始接触微整形手术,附带少量美容药品和器械经营。去年10月,她参加了一个美容博览会,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容产品经销商。通过v、QQ等途径联系,再通过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付款,王某的进货渠道扩展至广东、辽宁、湖北、山东、北京等省市,货物销往辽宁、江苏、上海等20多个省市区的美容药品和器械经销商、美容院、整形医院等。
至案发时,王某销售假药、非法经营的涉案金额高达100多万元。随着王某的归案,一条规模庞大的地下产业链浮出水面。
销售网络几乎覆盖全国
王某的前男友崔某在韩国一家美容产品公司当过翻译,2011年回国后,他利用自己在韩国积累的人脉,以走私方式做起了美容药品器械销售生意。短短几年,崔某的经营范围遍布全国27个省市,成为美容界有名的韩国产品“总代理”。
2013年10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美容博览会上,崔某认识了参展商李某。两人一拍即合,由崔某向李某提供韩国走私的美容针头和针剂,李某则向崔某提供高仿的玻尿酸。
2014年4月1日,在浙江杭州参加美容博览会的崔某被宁波警方抓获,当场查获10万余元销售假药的营业款,还有价值15万元的代售假药。警方还在崔某辽宁沈阳的住处发现75箱假药,共价值60余万元。崔某销售假药、非法经营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与王某、崔某等人不同,来自河北的李某不仅销售假药,还生产假药。
29岁的李某原本是广东省广州市一名普通的开锁师傅,一次机缘巧合,他路过广州美容博览会,发现展位上售价仅需40元至45元的一支假冒玻尿酸,到了美容市场上可以卖到3000元一支。如果是仿冒进口的玻尿酸,售价则可高达7000元。
之后,李某在河北租了两套房子,一套用于自住,一套用于生产、销售假药和假器械的仓库及加工发货点。他雇佣两名营销人员,在wechat里查找各个美容院的电话,推销产品和器械。
民警在李某的仓库里发现的2000多张快递单显示,2013年11月到2014年4月,目的地涉及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而每张快递单背面均清楚地标注有“高仿”、“精仿”等字样。随后,宁波警方专案组成员远赴全国各地,梳理出案件线索4000余条,鉴定各类药物5万余件,核对涉案银行账户、支付宝账号、快递单号50余万条。
2014年5月22日,公安部制售假肉毒素30省集群战役浙江统一行动部署会在宁波召开。公安机关根据线索采取集中打击行动,破获案件14起,摧毁犯罪窝点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这一几乎覆盖全国的制售假药产业链被彻底摧毁。
美容博览会成犯罪温床
可以发现,此案中涉及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均通过在各地举办的美容博览会相识,并相互勾结逐步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制假售假网络。
这些美容博览会经常在各大省会城市举行,吸引全国各地的美容药品和器械经销商、整形医院、美容院等参加。部分参展商希望借这个机会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行业的最新资讯,但另一部分人参展却别有目的。上述归案的李某、王某等人,正是利用美容博览会这一平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专业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医学美容行业发展迅猛,由于缺少规范管理,美容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美容产品鱼龙混杂。一些美容院使用假冒玻尿酸、肉毒素等产品,导致不少爱美人士美容不成反而毁容。
下载医美查APP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