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餐饮、旅游等诸多消费板块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全行业疫情“后遗症”也是愈演愈烈,情况不容乐观。
国内医美行业自去年下半年市场监管开始趋严以后,一直都处于一个不太平稳的状态,再加上上半年上海、北京等多地区的疫情反扑,导致市场普遍担心医美行业的表现不佳。
医美股大涨,消费韧性出人意料
然而,据“第1财经”报道:今年一季度,28家美容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17亿元,包括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医美概念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均延续上年增长态势。
据有关报道:时间截止到7月20日,医美赛道股集体大涨。华熙生物涨超12%,奥园美谷、奥美医疗涨停,哈三联、鲁商发展、昊海生科、普门科技等涨超7%,朗姿股份、水羊股份、长江健康、华东医药、国际医学等跟涨。
虽然受到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相较于其他行业板块,医美整体行业在疫情下反而韧性凸显。随着疫情好转线下消费逐渐恢复,医美消费也会随之回暖,医美产业链正迎来快速修复。
“6月5日就恢复营业了,来院带好48小时核酸就可以。”上海一家连锁医疗美容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预约来店的客人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休息日基本上都排满。
Permeability
庞大的市场体量,微弱的市场渗透率
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已达1891亿元,其中轻医美场景成长迅速,非手术类医美治疗次数达2820万次,对应市场规模达977亿元。
然而从医美渗透率来看,目前韩国的医美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0.5%,美国的渗透率在16.8%左右,日本的渗透率在11%,而我国的医美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渗透率仅仅只有3.6%,面对庞大的市场规模,我国医美的增长空间非常可观。
未来,国内医美市场的规模依旧会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据“国金证券”预计: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3115亿元;据“中泰证券”预计:2025年医美用户规模将达到3179万人,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
如今已有多家公司争先布局,包括药企、地产商、母婴公司等2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进军医美。
更大的市场,需要建立更标准的体系
医美市场的“野蛮生长”必定会带来一系列的行业乱象,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市场迭代需求与参差不齐的医生技术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庞大的市场消费体量与良莠不齐的产品服务之间的矛盾;
医美行业从不缺机构,缺的是正规的机构,医美行业也不缺医生,缺的是好医生。
据“艾瑞咨询”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合法的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家,非法机构则达到了约8万家,是正规机构数量的6倍。国内合法持证的从业人员只有约3.8万人,非法无证从业人员则达到了10万人。
这些存在的客观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医美厂家、医美机构以及求美者的合法权益。所以说,在医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对于产品服务、产品功效以及产品品质的高要求,更是市场对于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发展的硬性要求!
除了行业监管,从业者更要设立典范
医美行业的正规化,除了需要政策方面的强监管,作为医美行业的从业者也应当一同抱薪取火,共同促进行业走向合规化、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
前不久Fotona欧洲之星激光公司在深圳举办的Fotona4DPro星医师进阶培训会便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会议,培训会联合“品牌方+专家导师+医师”三方合作,通过“品牌提供平台,专家对医师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指导,医师从理论与临床实操两个维度进行考核”等方面,共同为行业的标准化前行做出努力。
Fotona星医师进阶培训会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范本,其意义在于聚焦“创新的医美新技术”与“健康的医美新环境”的两大目标,以“专家+医师”的面对面教学方式来为医美行业培养出优秀的医师,同时又联合“厂家+机构”的正品授牌形式,来确保医美机构的正品保障,推动国内“正品联盟”的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市场的监管以及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美市场在未来必将往安全性、规范性的方向发展。
下载医美查APP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