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脂肪团又称为脂肪硬化、雌性脂肪营养不良和水肿纤维硬化性脂膜炎、变形性皮脂膜炎。由于真皮下脂肪细胞的堆积(如大腿、臀部、腹部和上臂),皮肤表面出现凹凸样不规则改变,即“橘皮”外观。
穴位埋线被认为是有效治疗肥胖的方法之一,已被证实能调节体内能量和脂质代谢。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ESWT可改善皮肤弹性和表皮凹陷。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联合ESWT及穴位埋线治疗臀部脂肪团,并观察治疗后局部皮肤外观、体脂率和大腿围的改善情况。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项目(NO.20200166)
徐颖1,崔斌1,金蓉1,刘超1,郭凯锋2,黄臻2*
1.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2022年第5期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2.05.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存在臀部脂肪团受试者。
纳入标准:(1)根据Nürnberger分级,脂肪团为I~III级的受试者;(2)年龄为30岁至55岁的健康女性;(3)自愿接受冲击波及穴位埋线治疗,并能如期完成随访;(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治疗区域曾经有手术史(尤其是吸脂术);(2)正在进行或最近3个月内曾行脂肪治疗;(3)治疗区域内有感染或肿瘤疾病;(4)抗凝治疗或出血性疾病;(5)怀孕;(6)体重波动显著(由疾病或饮食引起);(7)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8)对体外冲击波或埋线过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ESWT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观察组给予ESWT治疗及穴位埋线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仪,选择放射状经典探头,每次给予能流密度1.5~2 bar(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频率为8~12Hz,手柄压力中等,每次冲击量2000次,每周1次,共治疗4次。
穴位埋线治疗:选取天枢、中脘、丰隆、足三里、大横、气海、关元、水分、带脉等穴位。腹部穴位均双侧取穴;腿部穴位每次取一侧,两腿交替选穴;并根据辨证配穴。每次选取8-12个穴位;每2周治疗 1 次,共治疗2次。女性月经期及经期前后禁止操作。若同一日须进行2种治疗,则先行ESWT治疗后行埋线治疗。对照组穴位埋线及疗程同观察组。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2 结 果
2.1 C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组间C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CS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 2)。臀部皮肤凹陷的数量及凹陷的深度较治疗前改善。
2.2 BFP 及大腿围差值
将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BFP、大腿围分别和治疗前作差,进行差值比较,两组BF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大腿围在治疗前后无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3)。
图 1 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前后
注:1a 治疗前;1b 治疗后 8 周,臀部皮肤凹陷数量及程度减小,皮肤平整度提高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3 讨 论
本研究中两组受试者大腿围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减小,结果与Troia等研究相同,与Hexsel等不同,后者研究中使用的是聚焦式冲击波,考虑可能与机械波的收敛现象有关。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机械振动、高速运动、跳跃传递的力学声波,可使介质在短时间内极速压缩并释放巨大能量。本研究中体外放射性冲击波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如下作用:①破坏脂肪小叶间隔,降低组织张力,减少脂肪小叶体积;②促进真皮下毛细血管新生,增多微环境血运,加快组织修复过程;③局部微炎症刺激及控制;④增加弹性蛋白质合成,提高皮肤弹性。健康不仅仅代表没有疾病,健美的体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受试者接受度高,对疗效满意。
研究方案有一定局限性,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控制受试者饮食、经期、吸烟和运动习惯,这些可能会影响评估的一些参数。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纳入上述控制因素,评估远期疗效。
下载医美查APP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