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获客方式在不断变化,虽然获客方式越来越多,但压力却越来越大,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什么才是最能打的核心竞争力?
01医美获客方式变迁
数年间,机构的获客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可分为:地面广告获客、百度获客、垂类获客、流量APP获客、社媒获客。
在最开始的地面获客时期,公交、地面广告牌、电梯广告、小区广告牌等成为医美机构的主要获客来源之一,其次还有与美容院、理发店等,达成导流合作等方式。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百度发展成国内搜索引擎巨头时,医美机构,尤其是大型机构的获客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百度竞价尤受集团型医美机构的青睐,在线广告收入成为百度的“摇钱树”,2019年,百度在线广告收入达到781亿,占总营收72.7%,其中医疗广告的推广收入约占40%。
虽然后期百度的医美流量与机构客户被垂类APP分走一部分,但仍然不容小觑,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在百度搜索医美项目“瘦脸针”,也仍然能发现,排名较前的链接,全是机构的广告。
(百度搜索:瘦脸针)
垂类APP发展起来之前,消费者想从百度了解医美知识,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2013年前后,垂类APP发展起来,最初时多以UGC内容社区的形式存在,相比于百度,垂类APP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有笔记、有科普、有分享,消费者在消费者之前,能够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到做整容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术前术后效果对比如何,术后尴尬期如何正确恢复。客观来说,医美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医美信息壁垒能较大程度被打破,垂类APP功不可没。
垂类APP也确实带来了新的获客方式,不愿意再在百度竞价排名上烧钱的一些中小型机构,开始关注垂类APP,这也是医美获客方式第二次发生转变,从百度到了垂类APP。垂类APP的鼎盛时期,除新氧、更美APP、悦美之外,百度也跟风上线了垂类医美APP——柠檬爱美,不过无论是市场声量还是消费者认可度来看,都相对逊色,很明显,竞价排名才是百度所擅长的。
在垂类APP之后,获客方式还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转变,那就是——流量平台入场了,阿里、京东到美团、饿了么纷纷开设医美模块,据机构从业者反馈,美团的获客效果相对较好,不过相比美团刚入场的时期,也有越来越困难的趋势。
越来越新的获客方式虽然对早前的方式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但基本上并不构成谁取代谁的事实,不同的方式各有优缺,很多机构实际上是选择多种获客方式的联合打法。
02获客为什么越来越难?
虽然方式不断在迭代、更新,获客的工具越来越多,但为什么医美获客越来越难了?
1、流量越来越分散。从百度到垂类平台,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小红书、抖音,B站,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使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最开始的时候顾客只能选择通过百度搜索来获得信息,这也是百度竞价排名最“值钱”的时代。而对于当前的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更强,对于他们想要获取的的信息,百度、知乎、微博、小红书,都会成为他们的搜索引擎。
以“双眼皮”手术为例,当顾客只能从百度这个渠道去了解“双眼皮”手术的知识时,由于搜索结果首页的信息几乎被广告占据,那么顾客所能获得的信息,只能是广告方“喂”给顾客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顾客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信息,去辨别信息的真伪是比较难的,这种时候一些夸张的营销噱头,一些被包装过度的“项目”名也容易被顾客接受,毕竟顾客的选择自由度低。
而现在,顾客可能会去不同的APP比较不同机构的双眼皮项目,他们可能去比较价格、比较医生、比较术后恢复的效果,一些细心的顾客还会特地去搜这家机构有没有“黑历史”,他们有自己习惯使用的平台,也能从这些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果机构的营销策略稍有“漏洞”,很容易也就漏掉顾客。
2、医生下场科普,信息越来越多。我国医美行业科普的发展趋势大致为:从咨询师、网红、到医生。最开始是咨询师拿着一些包装好的资料,对顾客科普整容项目,接着是已经做过医美项目的博主,甚至网红,开始科普医美项目,与此同时,专业医生也出来了,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都有网红和专业医生科普的声音。相比于冷冰冰的项目简介和“一心只为成交的咨询师”,顾客们显然对博主(包括KOL和KOC)和医生的信任度更高,更愿意听取他们的建议。
近期,甚至因为社交媒体平台上医美信息泛滥,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哪些是真诚分析、专业科普,哪些是擦边导流,虚假营销,小红书平台甚至开始限制医生身份认证,同时封掉一些被判虚假营销的笔记内容。
所以说,获客之所以越来越难,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变了。消费者认知变了,他们可能比一般的咨询师更懂项目。消费者的选择也变了,他们的选择变多了,可以飞到另一个城市去找名医做手术,也可以在当地多家对比,选好性价比最高那家精准“薅羊毛”。
03品牌思维急需建立
在消费者发生变化的同时,很多机构的获客思路却没有变。无论是百度时代,还是垂类APP时代,又或是美团带来的流量时代,都以一种流量思维在进行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每一个营销动作的ROI,强调ROI无可厚非,毕竟这是生存根本。
但在强调ROI的同时,基于当前的媒介环境,我们实际上应该分些注意力在那些无法获得即刻回报的事情上,比如说:品牌打造。以小红书为例,比如说在真实的基础上,做一条笔记出去,不去看它能即刻带来多少私信、咨询、转化,而是关注这条内容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是否在尝试占领消费者在某一方面的认知,是否传递了机构的价值观,是否有效传递了一些“正面”能量。
作为从业者,我们时常会认为每一个医生、机构、新品都是品牌,而在他人眼里则不然,在他人眼里,一个机构或者产品,一开始可能只是个牌子,没人认识,在这个阶段,有相应的内容和推广侧重,比如首先告诉大家我是谁,能为大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通过发展,以及一些合规营销后,慢慢的,牌子成长为“名牌”,比如别人知道这位专家做双眼皮做得特别好,别人知道消费者特别认可你,打水光打得特别好,打肉毒全脸提升特别好,已经有一定的口碑,已经被认可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口碑、美誉度、被消费者依赖,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表面上看,获客形式会不断的变化下去,垂类APP冲击百度,社交媒体冲击传统营销,但在这背后,也有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比如高品质的服务、高超的治疗技术、高评价的口碑,只有将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沉淀为品牌的一部分,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用担心被五花八门的营销新方式甩下车,脱离流量焦虑的苦海。
下载医美查APP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