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皮肤反应轻、疗效确切、极少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在面部凹陷性瘢痕治疗方面已经展现出它的独特优势。本研究团队持续探索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他们通过利用自体脂肪细胞,填补面部凹陷,促进局部瘢痕的修复。本研究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0B01424);2020年度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基金(GDMUM2020039)
张 冰,张 刚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2022年第3期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2.03.005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2018年6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瘢痕凹陷患者,病史2~16年。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微等离子射频技术2次,治疗间隔1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间隔1.5~2个月。对照组40例,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16~48岁,平均(33.10±8.23)岁,病程3~15年,平均(6.83±2.96)年。观察组40例,男性为21例,女性为19例;年龄18~48岁,平均(32.33±8.41)岁,病程2~16年,平均(6.40±2.78)年。所有患者的面部皮损均稳定1年以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行微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瘢痕凹陷两次,两次治疗间隔一个月。观察组在微等离子束射频技术治疗后间隔1.5~2个月复查予自体脂肪移植术1次。
1.2.1微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
采用飞顿离子束瘢痕治疗仪,治疗头为固定式TIP头和滚轮式TIP头,滚轮式TIP头分3排、6排。等离子射频治疗仪治疗瘢痕作用原理包括离子束单极射频作用于表皮产生微剥脱效应,热作用通道作用深部瘢痕组织胶原重塑。首先,清洁面部后外涂复乳膏,超过治疗区域1cm范围,用保鲜膜封包40分钟后除去表面麻醉药膏,戴无菌手套用碘伏消毒后生理盐水纱布擦拭术区,设定功率45~70W,选用滚轮式治疗头,档级为2档轻磨5~6遍,在中央凹陷瘢痕与周缘过渡的“台阶”区域采用固定式治疗头重复1遍,终点反应定义为:红斑呈轻度或中度焦黄且有少量渗出。术后护理:嘱患者保持创面干燥,3~5天内不能清洗术区,不可对创面擦洗及剥落痂皮。外敷莫匹罗星软膏,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并随访记录患者脱痂及红肿消退时间。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关注我科公众号。术后的保湿、严格防晒。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严格控制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的食物,多饮水促进皮肤的修复。
1.2.2自体脂肪颗粒制备与移植
术前在凹陷性瘢痕区域注射生理盐水模拟术后效果评估移植脂肪量,即:1%生理盐水注射量+生理盐水注射量的40%~50%,局部肿胀麻醉(肿胀液的配置:500ml生理盐水+2%20ml+1%肾上腺素0.5ml)。用20ml螺纹注射器接1.5mm多孔吸脂针负压状态扇形方向往复抽吸供区。获取的脂肪颗粒静置沉淀法处理。放置于离心机调1000r/min速度离心3分钟备用。术区局部浸润麻醉,16号锐针穿刺进针点皮肤,取备用的脂肪颗粒用1ml注射器接1.2mm针头进针,广泛松解瘢痕皮下粘连,多通道、多点、多层次注射到瘢痕凹陷处。完毕后,进针点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创可贴敷贴。术后受区适当压力包扎,5天内创口勿沾水,口服抗菌药物3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随访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VSS总评分4.68±1.42对比对照组4.65±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总评分3.48±1.04对比对照组2.10±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前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测得观察组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测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载医美查APP
了解更多信息